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《藝術家》影評:急功近利浮躁時代的一則隱喻

單論藝術手法的話,獲第84屆奧斯卡獎的《藝術家》跟《公民凱恩》無法相提並論,聲音上的小戲法只是《辛德勒的名單》中一點紅的延伸。《藝術家》的亮點是逆潮流而動的魄力,影片在3D一地的時代大膽復古。奧斯卡主辦方——美國影藝學院歷來不待見投機犯,因而奧斯卡獲獎者不論男女老幼,高矮胖瘦,都有一個特徵,那就是敢為天下先的勇。
  
  《藝術家》更像是則隱喻,其背景年代具有非常廣泛的典型意義。那是個新老交替的年代,從無聲到有聲,正如現今從2D到3D的轉變。步入二十一世紀,《阿凡達》重新引發的3D洪流氣勢洶洶,IMAX的日漸成為主流,傳統膠片被硬碟取代,正當全球電影人集體鑽營電影未來走向時,《藝術家》一記飛腳,讓眾神醍醐灌頂。電影的手法永遠只是講故事的輔助工具,藝術不在乎外在如何鋪張,景觀多麼炫目,一個感人的故事,即便形式原始,內容依舊可以打動人心。
  
  《藝術家》的導演手法原創性並不很強,聲音上的小把戲只是斯皮爾伯格《辛德勒名單》黑白片裏一點紅的延伸。導演在片中用了很多表現主義,比如讓男主人公顯得更加落魄的狗,事業下滑時始終走下坡路,畫面裏的電影海報不斷暗示主人公心情等小技巧談不上高明,對《一個明星的誕生》《雨中曲》等片的致敬也並不足以給此片提氣,而片方領獎時甚至不停感謝比利·懷爾德。由此可見,打動學院精英的,不是該片的先進藝術,而是團隊的大膽嘗試。
  
  因扮演片中男主人公獲獎的法國男星讓·杜雅爾丹則在很大程度上沾了角色和導演手法的光。這個角色歷經起伏,有強烈的內心變化。更重要的是,本片大部分時間只有配樂沒有對白,這讓觀眾更加關注演員表演。其實杜雅爾丹的表演確實如片中臺詞所說,有“擠眉弄眼”之嫌。但這樣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美妙故事極易打動人心,因而他的表演也容易受到認同。
  
  可以說,《藝術家》是部非常幸運的電影。一來該片誕生於3D洪流之中,極易受到認同;二來2011年好萊塢電影總體趴窩,給了這樣一部影片可乘之機。該片如一寓言,在這樣一個急功近利的浮躁時代顯得尤為珍貴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