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獨身不獨性的獨身

 過去人們認為,沒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;而現在人們則說,獨身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,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,而這種選擇又是應該受到他人的充分尊重。顧名思義,所謂獨身,就是不戀愛,不結婚,不建立家庭,一個人生活。

 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起,在我們的社會中出現了這樣一個獨特群體:她們是一群年輕女性,大都過了適婚的年齡而保持獨身;她們受過高等教育,有好的工作、獨立的經濟來源;她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,進取心強,同時又是很會享受生活的時尚中人。於是,人們將這一部分人尊稱為“單身貴族”。

  的確,中國的和尚、尼姑,是最為經典意義上的獨身。但是,現在的獨身是不是意味著沒有兩性關係的生活?不一定。許多西方人可以抱定宗旨終身不結婚,然而卻有與其他(她)異性保持同居的權利,因為在西方社會是容許非婚姻關係的同居現象的存在,西方人的獨身是獨身不獨性,不是一種對性關係的拒絕,而是一種對沒有婚姻關係生活方式的選擇。所以,我戲稱這種“獨身”是“獨身不獨性”。

  其實,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,有些人的所謂獨身,實際上是獨身不獨性,它決不是一種對性關係的拒絕,而是一種對沒有婚姻關係生活方式的選擇。而一般人對當今獨身的態度很是“寬容”的,採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,

  但是,在我們社會中獨身的含義卻要複雜得多?據我的研究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這些類型。

  第一種類型是屬於“性別生態失衡型獨身”,屬被動型的。這些地區,經濟很不發展,然而封建意識十分強烈,重男輕女,棄女嬰現象特別嚴重,女性青年也不願在自己貧窮家鄉找對象,因而性別關係嚴重失調,男多女少,而男的又無力、無法從其他地區娶妻,因而只能過著沒有婚姻關係的獨身生活。據一些學者的研究,在一些地區,性別失調尤其嚴重,到下一個世紀初,將有數千萬的男子漢將不得不過獨身的生活,顯然,這種意義上的獨身將會給社會帶來看不見的、卻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影響。

  第二種類型是屬於“擇偶失誤型獨身”。有的人自認為自己的條件很好(如大城市中的高學歷女青年),但擇偶標準要求太高,要求年輕、漂亮、收入高、能力強,挑對象挑花了眼,高不就,低不攀,因而錯過了戀愛婚姻大好年齡,成了“老大難”,獨身是他(她)們的無奈的選擇。在一些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經常能看到這種現象,這些人在事業上是沒有可挑剔的,在人品上也是一流的,然而就是找對象難,談戀愛難,怎麼努力都不好辦,獨身並非是這類人所願,但在“婚姻機遇”面前,也就只能這樣。

  第三種類型屬於生活歷程艱難的“創傷型獨身”。有的人戀愛、婚姻歷程很坎坷,受過嚴重挫折,因而是“看破紅塵”。譬如說,有的女性忠心耿耿於自己所愛的“白馬王子”,甚至在談戀愛時就貢獻了寶貴的貞操,然而卻遭到了無情的欺騙,被他人所遺棄,於是就發誓一輩子不再結婚;有的人原本的婚姻就很美滿、幸福,但是由於“第三者”的插足,一方變了心,婚姻解體了,也立志去過獨身生活。一般來說,社會越是向前發展,一方面人的發展機遇也就越多,另一方面,給人設置的陷阱也就越多,人的婚姻戀愛也是這樣,有的人處世經驗不足,社會閱歷極差,因而掉進了他人設計好的陷阱中去,又因為無法擺脫自己感情上的痛苦,不敢直面現實,誤將“獨身”作為解決自己感情糾葛的一種方法,走入了“獨身”的誤區。
第四種類型屬於“思想解放型獨身”。這些人受西方思潮影響較大,追逐個人的自由,“為了保存一個獨立的內心世界和生活天地”,要求個人絕對自主,一個人吃飽,全家不餓,喜歡單身生活,自由、快樂、充滿機會,不要責任,不要拖累,用不著陪一個寂寞的人打發時間,掙錢一個人花,沒人管,認為戀愛、婚姻是對享受個人權利的剝奪,認為婚姻太累,不想在還不太老的時候就這樣累,換言之,生活本來就不輕鬆,又何必把自己搞得更累。因而拒絕婚姻,將婚姻視作墳墓,將婚姻看得淡淡的,因而選擇了獨身。這是一種獨特的思想方法和人生哲理,很“先鋒”,如“浪漫的婚姻不穩定,穩定的婚姻不浪漫”,一般人不容易接受,自然,因為這個原因而獨身的並不多見。這種類型是尋求自由生活空間的“新新人類”,不願承擔社會與家庭責任。

  第五種類型屬於“事業型獨身”。這類人對事業有很高的要求,他(她)們認為在事業和婚姻兩者之間,不可能有兩全,因而本著“先立業、後成家”的原則而獨身。

  第六種屬“癡情型獨身”。這類人的人數很少,熱戀上某一個知心人,但是因種種原因自己的願望沒有能得到實現,因而發誓終身不嫁或終身不娶,立志過一輩子的獨身生活。

  第七種是“生活無奈型”。某廣告公司藝術總監孫女士則認為,從大學畢業算起,自己苦苦奮鬥了近20年,才有了車子、房子和數十萬元的存款。靠自己的能力,她可以過得很好。選擇伴侶的話,和她經濟基礎差不多的男士多選擇年輕女子,收入比她低的男人,她不願意。在這兩者之間也許只有“不婚”更適合她了。

  在開放社會,除了那些出於“無奈地獨身”之外,其餘人獨身的選擇純屬於個人的權利,他人是不應說三道四的,但是,鑒於中國的國情,鑒於在選擇之中有一個“更好”的問題,所以還得說上幾句。

  第一,如今,單身人士只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,有地方住,擁有一個可遮風避雨的獨立空間,既保護隱私,又有個人品位。於是,獨身似乎在慢慢地流行起來,我想,儘管說它在慢慢在“流行”,但是,這是從過去“罕見”的意義上說的,它永遠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,所以也不必過於擔心。

  第二,西方的獨身方式是與性解放思潮聯在一起的,這恐怕不適合中國的國情,設想一下,今天與這個異性同居,明天與另一個異性相住,在一個非常重視倫理道德的社會中,將成何體統?將會受到什麼樣的譴責?在我們社會中,以獨身為由隨時變換同居的對象是行不通的。

  第三,事業與婚姻的關係是不是誓不兩立?未必如此。相反地,在現實生活中不乏事業與婚姻的兩全俱美者。這類人如果將思想方法辯證一點,就會轉變觀念的。

  第四,因受到愛情、婚姻生活的挫折而以獨身取而代之的,就帶有“因溢廢食”之味,肯定不是一個明智之舉,因為獨身有獨身的“苦處”,它使人孤獨、空虛,缺乏感情上的依賴,無人幫助,而且現代醫學還告訴人們這樣一個事實,獨身無助於身心健康,加速衰老的進程。

  最後,請記住這樣的忠告:較高的學歷和不菲的收入決不是獨身的理由,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會緩和現代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壓力。獨身可以帶來一時的寧靜、自由,可以給人短暫的“情趣”,但是,它不可能永久性的。而且,作為一名現代人是不能逃避對社會的責任。

  還得附帶提出的是,從人的身體健康觀點來看,純粹的禁欲性質的獨身似乎不是很有利的。專家指出:長時間禁欲對人體很可能沒有好處。比如,前列腺生理功能正常的人,一般都有正常的性生活,因為在射精時,前列腺也要參與工作。而那些長期禁欲的人,很有可能患前列腺也要疾病。長期堅持正常性生活的女性,患婦科病的機會要相對小一些;而長期禁欲的女性其患婦科疾病的機會則要多一些。而美國的一項研究報告結果就更讓人有點擔心:沒有結婚的中年男子死亡的可能性比有配偶的同齡人要大兩倍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