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倫敦:LSE的圖書館

今天在學校門口附近的郵局裏面發現了幾張有趣的明信片。不是傳統的長方形,而是根據上面的畫面剪裁的,比如畫面是倫敦特有的雙層巴士,街頭的電話廳等,都根據畫面剪成具體的形狀。我看了之後很喜歡,覺得這樣的構思不錯,就買了4張。很貴,化了2英鎊。買的時候還有些懷疑地問店員,這樣大這樣的形狀能寄嗎。

    在倫敦,經常會發現一些小的玩藝很有趣,最普通而最有倫敦特色的恐怕就是明信片了。其次是各種具有倫敦特色的工藝品,比如模型電話廳,模型計程車,T恤,服裝等。許多T恤上面印著“Mind The Gap”字樣,全世界只有倫敦的地鐵站的廣播裏會有這樣的提醒。還有蠟燭,各種各樣的蠟燭,體現了製作者的精巧構思。我在國內的時候經常為找一件比較有意思的小玩藝(不必是很貴的那種)送人而遍尋不著,而在這裏,我想光各式蠟燭就可以送幾十次。

    這兩天很累。跑圖書館就不下五六次。小施從國內發E-mail過來讓幫他找書,連著三次都沒在書架上發現這本應該有的書。不得不去問information service, 結果這本書從LSE的圖書館搬家以來就沒了,現在在store room裏面有一本,於是要求他們去取。結果第一次那個黑人搬運工去轉了一下,回來說沒找到。其實我當時很懷疑這黑人根本沒有去找過,因為當時已經是5點半,我應該5點半去取書,但是可能由於什麼原因我的單子沒有被取走,於是圖書館管理員要求那個黑人跑一次,當時我看黑人的臉色就覺得很狐疑,當然不好說。好在按照LSE的規定,他們將會為我取第二次,如果這次再找不到,就說明這本書是真的missing了。於是我今天再去。結果終於找到。

    LSE的圖書館由於動遷,現在搬到了southampton街。圖書館初進去不覺得有什麼複雜,一二三層,有Main Collection, 有Reading Area, 有Copy Shop,有Information Service。但是時間長了之後,隨著要找的圖書不斷增多,我越來越發現Information Service的重要性。因為我經常會根據電腦上查到的號碼去找書而找不著,一開始就以為是給人借走了,或者是館藏很少,或是出了問題。但是事實上是,相同的號碼在幾個地方都有,比如標著Main Collection的書或期刊是分開的,因此首先必須分清楚是書還是期刊,其次必須很仔細的查找號碼,因為有些號碼中間是不標的,比如一個牌子上標著J,JX,如果你的書是JN,那麼你不僅要在標有JN的地方找一下,還得在這裏也看一下,因為J和JX中間還應該有JN。許多經常被借閱的期刊標有Highly Used Periodicals字樣,但是這僅僅是最近期的,比較早的期刊都在地下室裏。圖書館的地下室是個迷宮。一點都不誇張。我曾經去過一次。下去的時候化了半個多小時,所幸上來的時候是帶著找到的書上來的,因此還不覺得冤枉。我在圖書館的意見欄上看到有學生貼的意見信,抱怨說他在地下室化了2個多小時才找對藏書的小房間。圖書館裏有專門的course collection,主要放置學生經常要借閱的由老師指定的參考書。LSE的書一般都貼有三種標記,橙紅色標籤上面寫著SET TEXT的只能借閱12小時,藍色的三天,不標SET TEXT字樣的可以借閱2周。不過有個好處,如果要續借的話可以打電話就行,前提是沒有其他人預訂。圖書館裏面有兩種電腦,一種可以上網,一種僅限於查圖書館內的資料。兩種都有很強的搜索功能,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查找到幾乎所有的Law Cases。不過很花心思,而且必須依靠Information Service的指點,因為根據我們學的理論(且讓我來應用一下),資訊太多等於資訊沒有,除非掌握處理資訊的理性方法。

    今天晚上common room裏面有Pool Competition。本來想為國爭光的,結果第一輪就輸了,輸的對手是個印度人,我以前曾經無數次地贏過他。心情很差。去電腦室想上網玩玩,結果裏面人都滿了,外面還有人排隊。等的時候碰到阿明,就教他上海話,我說今天輸給了一個鄉下人,現在電腦室裏怎麼這麼多鄉下人。然後用阿明教的香港話罵了幾句“癡線”。後來我上網把網站搞了一下,把我在倫敦的最近幾篇貼了上去,心情稍好。
返回列表